川港十年来沉淀的深厚感情,是由无数个四川和香港同胞组成的。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物——洪清农。

今年是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四川会长洪清农来川的第26个年头,在他眼中的四川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洪清农的故事,走进川港人的生活。

见到洪清农时,他正在安排本月11号即将在成都召开的中国香港(地区)商会第七次全国会长会议的事宜。早在1992年,时任冠城集团董事副总裁的洪清农便从香港来到成都投资兴业,而这一待就是26年。

“从发展上成都是非常地迅速,从我刚来的时候这个商业的氛围是非常地薄弱。”回忆起在成都的这些年,“四川速度”让洪清农印象深刻,“这两年香港的一些大的品牌,IFS、太古里,也相继地在成都有项目落地,特别他们的项目也成为成都的名片了。 ”

IFS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坐落在春熙路上的“大熊猫雕塑”,是每一个来成都的游客都不会错过的“打卡”胜地。而在洪清农看来,这个由香港九龙仓集团投资开发的大型综合体,不仅仅是成都新崛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更是香港企业在川发展的缩影。洪清农说,香港企业落地成都他们发展得都非常好,究其原因,成都是一个人口非常庞大的城市,现在基本上大成都的人口可以达到2000万,可以带给所有企业机会。

广阔的市场和开放的政策,在过去十年吸引着越来越多港企来川,基于此,2012年,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成都分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西部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香港商会,帮助港企更好进入四川。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前不久,成都分会正式升级成为四川分会,拥有近300个会员单位,多数是餐饮、服务、金融等领域的港资企业。在洪清龙眼里,正在转型升级的四川经济,对于港资来说,有着一片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成都也是不断出台一些城市发展的规划,包括最新的把成都东南西北、市中心重新的定位。东进西控南拓北改还有中优, 新的城市规划其实对所有的香港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可以继续拓展自己各行各业的一个发展的路线。 ”洪清农还说,下一个十年,川港合作的新契机不仅在四川,还在于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成都和香港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结合到一起,因为一带一路牵涉到沿线的许多国家,从香港是往东南方向通过香港去做一些专业性服务,是有助于成都在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发展。

洪清龙因开辟新市场而入川,没想到后来成为了一名四川女婿。除了逢年过节会回香港或者福建老家,绝大多数时间,洪清农都和家人生活在成都。在他身上,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依然保留,但成都节奏亦对他影响深远。 “香港实际上它是一种快节奏快生活的模式,在成都我们香港人肯定也是习惯快节奏的工作,但是反过来它也可以有一个慢生活。 ”

“这里的人的包容性是非常好的,香港企业在这边发展。成都也不排外,这一点来说是非常好的。”洪清农说,“香港人在这边生活,从这个衣食住行方面他们都会感受到成都人的热情、帮助。”慢节奏的生活给洪清农创造了更多地闲暇时间,而政府的亲商爱商行为,以及为港澳台人士创造的便利生活环境,更是让洪情农爱上了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