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丨习习春风一年间③能 为小康梦想汇聚力量

19-02-12 19:23

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四川观察

过去一年,社会各界进入凉山,他们建工程,搞产业,为凉山带来了扶贫项目和发展实效。而乡亲们也正在这样的关心和帮助下,一点点收获“我要脱贫,我能脱贫”的自信和能力。今天的习习春风一年间,我们一起去凉山普格,看看那里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就是希望贫困户老乡真正掌握脱贫的能力。 

普格,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也是我们这次凉山走基层的最后一站。今天,对口帮扶普格的四川能投集团,在当地最大的扶贫项目,要进行新年的第一次分红。  

崭新的钞票,映照着春节的喜庆,也映照着脱贫的希望。而人群中,有一个人最显眼。  

阿凉土拉,四川能投集团一名地方公司的工会主席,现在在普格县耶底乡挂职当镇党委副书记。他告诉我们,带给大家分红的项目,是当地最大的扶贫项目,这两天正在进行二期项目规划,年后就要扩建。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驱车一个小时,见到了这个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扶贫项目。  

土拉告诉我们,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完全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种羊养殖基地,为普格这个深度贫困县一年带来2000万以上的税收收入。虽然目前养殖的羊还没有出栏,但贫困户已经通过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在新年拿到了第一笔分红。 

普格三阳养殖基地负责人杨楠介绍,这个模式是采取自养。就是,整个贫困地区有合作社,有合作发展基金,通过合作社,自养一些羊,再一个通过代养。  

所谓代养,就是没有劳动能力和条件的贫困户用扶贫小额信贷购买种羊,由基地养殖,再按照年利率8%,进行保底分红。  

而在土拉看来,有了保底分红,贫困户们的收入就有了第一层保障。但真正要借助这个产业让贫困户们脱贫致富,还是要让大家来这里打工。哪里去动员这么多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呢?土拉想到了去找一个名叫阿支杨林人。  

阿支杨林家在的各洛村,又叫“能投新村”,是四川能投集团投资800多万元,在去年年初建好的易地扶贫搬迁定居点。新村硬化道路,水电设施一应俱全,还统一进行了风貌打造。土拉告诉我们,阿支杨林,就是新村建好后,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 

回到家乡后,阿支杨林和妻子一起做手工服装,一个月能挣4000块钱。而让他决定留下不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孩子。阿支杨林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孩子,回村后,大女儿在离家几百米的乡中心校读书,小儿子就在村上的幼教点读幼儿园。  

回来才三个月,幼教点老师,就已经教会了小儿子背诵唐诗。而女儿这个期末考试,也考进了全班前十。住新房,在家挣钱,还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让阿支杨林一家,对未来有了更多的设想和憧憬。 

回村后的全新生活,让阿支杨林对家乡发展充满信心。而通过自己努力,阿支杨林的手工服装生意也渐渐在当地有了一些名气。土拉和他约定,等到养殖场招工,阿支杨林就要在兼顾自家生意的同时,用自己的经历,去动员村里更多的年轻人,到养殖场打工,回家乡干一番事业。 

这样的事业,离不开大家的倾力携手,迸发的强大脱贫能量——截止目前,“国企入凉”行动已经组织签订产业合作协议4个批次,签约项目38个,项目总投资2267.08亿元;东西扶贫协作投入资金7.17亿元;“四川扶贫”商标更是带着大凉山的特产走向全国。这样的事业更离不开自身脱贫能力的加强——过去一年,凉山新增小微企业270户;接近500万老乡,在农民夜校学到知识技能。建设美丽彝乡,大凉山有了更多底气。  

“能”,是能力,也是自信,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从方方面面改变着一个人,一个地方的精气神。  

我相信,当“我能”的自信,真正扎根这里,这片大山和这群可爱的山里人,一定有最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唐纳

你对此事的看法?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