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 我的家乡我的国①凉山深处“绣花”人

19-09-23 19:32

四川观察

  从大凉山腹地到成都战旗村,从芦山地震灾区到天府新区,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四川足迹,一直温暖着巴蜀儿女。从今天起,本台推出7集系列报道《我的家乡我的国》,通过重返一个个新闻现场、讲述一个个奋斗故事,看四川人民如何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希望,以干在实处的担当和成绩,回应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期许。今天播出第一集。

  去年2月11日,总书记深入大凉山,在彝族贫困户的火塘边深情地说“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作为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的四川,如何牢记总书记嘱托,落实推进精准脱贫?总书记最牵挂的彝族老乡们,他们的家园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今天,一起去大凉山看看。

  耿福能,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土生土长的大凉山人。眼下,火灯村的200多亩附子成熟了,耿福能也把今年收购附子的现金带到了村里。

  火灯村的附子产业,曾经得到过总书记的亲自关心——2017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耿福能围绕中医药产业参与精准扶贫,和总书记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 耿福能:总书记他问,(附子)有没有市场,他还问稳不稳定,不稳定,你今年种了,明年怎么办,他心里装着老百姓(这让我坚信)种附子或者中药材搞精准扶贫这个路是能走通的。

  火灯村没有让总书记的牵挂落空——靠着种植附子,今年乡亲们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时间回到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 耿福能:有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冬天下雪,学校里面的小朋友出来,(没有鞋)光脚跑在雪地里面,全部是血印,他的脚裂开了,当时很难受啊。

  火灯村是凉山典型的贫困村,海拔2800米,以前村里人只能靠种植土豆、荞麦维持生计,贫困发生率曾经高达36%。家乡的贫穷,深深刺痛着耿福能的心。 搞了多年中医药产业的他,决定带着乡亲们种植中药材——附子。然而要在这片大山的深处开辟出全新的产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年,马查尼尔家附子的收成又是全村第一,卖了3万多块钱,而当初他却是村里最反对种附子的人。

  布拖县安乐乡火灯村村民 马查尼尔:以前种的是土豆,荞子,燕麦,种出来,一家人有吃的,担心种了这个附子,种的技术没有,卖不出去,什么都没有了。

  面对不理解,耿福能和公司坚持了下来——乡亲们没有钱,公司就提供免费种苗;不懂技术,就请来专家手把手的培训;有顾虑,就实行保底价收购。慢慢地,火灯村种附子的乡亲们多了,看着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马查尼尔也加入了进去,第一年,就挣了5000多块钱。

  布拖县安乐乡火灯村村民 马查尼尔:我们是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钱,很高兴,一百一百的可多了 一叠一叠。

  今年,火灯村就将脱贫出列,乡亲们都说,要给家乡人耿福能记一功。不仅是精准发展脱贫产业,这两年,落实总书记要求,在这片大山里下脱贫“绣花”功夫的“家乡人”也越来越多。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 耿福能:从县城到村里面30公里路,但是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你看,显然很费劲。

  这次过来收购附子,耿福能发现到村里的路不好走,他找到了第一书记陈祥君。2015年,四川向11501个贫困村派出了驻村第一书记,陈祥君也在那时来到了火灯村,几年来,村里大小事情,都会找到陈书记。

  布拖县安乐乡火灯村第一书记 陈祥君:没解决好,要给这些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最迟4个工作日,全部必须解决好。

  所有问题按时解决,是陈祥君的工作信条,来村里四年,他的工作笔记写满了整整10本。而在火灯村,远道而来以此为家的脱贫干部不止他一人。

  四川音乐学院的教师黄林是布拖县综合帮扶工作队的一员。去年6月,四川召开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选派570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了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三年帮扶工作。黄林主要帮助火灯村进行控辍保学。今天,他来到村民马日次拉家回访——在他的帮助下,去年9月,马日次拉家的孩子回到了校园。来布拖一年,黄林已经帮助10多名孩子重返校园。

  四川音乐学院的教师 黄林:依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的经验,我们能更好的和这里儿童还有他们的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

  现在在凉山,已经有各类帮扶干部1.1万多人,他们以这片大山为家,推动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落实——去年,凉山州8.6万名老乡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超过11万名老乡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超过11万名孩子参加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截止去年底,全州已累计减贫65.9万人。而这样的脱贫成果精不精准,也在时刻接受着检验。

  在四川省扶贫开发局,有这么一个办公室,别看地方不大,却管着全省上百万人脱贫督查考核的资料。

  省扶贫开发局督查考核处副处长 梁东:从六月份开始,花三个月的时间,对我们全省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的易地搬迁户,同时对全面摸排我们所有农户的基础上,确定的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进行全面摸排。

  督查考核处这一页页材料的背后,是全省派出26万多人参与排查的成果,188万多户贫困老乡,包括火灯村的贫困户,过得怎么样,在这里都可以查得到。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脱贫攻坚办主任、省扶贫开发局局长 降初:按照总书记要求,我们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始终牢牢把握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把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43个县作为我们攻克贫困的重中之重,投入各项各类扶贫资金是近5000亿,严格了考核评估,四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正如总书记强调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脱贫全过程中,正是对精准的孜孜以求,才换来了经受得起考验的脱贫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累计有303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和就地产业务工脱贫,118万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1万。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的家”。每一位家乡人的携手努力,逐渐改换了家乡贫穷的面貌,而一个国家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的奋斗梦想,也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中逐渐清晰,逐渐靠近。

编辑:童立

责编:阎馨予

校对:李唐娜

审核:王静

0

⇩点开看详情
打开四川观察,看热搜视频

所属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你对此事的看法?

最新评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