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启动“生命防护工程”再筑熊猫“保护墙”

19-12-19 17:35

四川观察 武力 李丁

在卧龙神树坪生活着80余只大熊猫,每到汛期来临,熊猫以及当地群众的安全就受到威胁。近日,卧龙正式启动“生命防护工程”,将再筑数道熊猫 “保护墙”,保障区内百姓和熊猫的安全。

今年“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期间,在卧龙耿达镇幸福沟的7道拦挡坝,拦截了10万多立方米的泥石流固体物质,坝内库区被填满,通往天台山野化培训基地的7公里道路中断。但是下游的熊猫基地和幸福村安然无恙。

灾后恢复重建中,卧龙提前进入全面系统的地灾防治治理阶段。省国土资源厅安排地质灾害修复和防治资金4000万余元,支持新建的数个拦挡坝选址已完成,正式启动建设工程。

卧龙特区资源管理局局长杨晓军表示, “我们现在还有6个隐患点要继续治理,包括我们幸福沟受损的2个拦挡坝要进行修复,另外,有4个点也需要进行治理。目前,新拦挡坝的勘查设计也已经完成,争取在2020年年底之前把这个6个隐患点的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另外还要新建3到4个拦挡坝。总共投入资金3400万,完成以后能保证我们社区老百姓以及我们大熊猫研究中心繁殖基地。”

为什么卧龙的地灾防治要进行体系化工程建设?

我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家李德华认为,幸福沟是整个“8·20特大泥石流”灾区地质灾害的缩影,拦挡坝的作用凸显,是目前山区最有效的防灾手段之一。卧龙离“5.12大地震”震中很近,各沟域范围内地震松散物源量较多,加之地处高山峡谷区,从山脊到沟口落差达1500多米。

近年来,区内极端暴雨增多,泥石流爆发的几率极大,危害频发。同时,区内的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防治亟待体系化,这关系着区内老百姓和动植物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

泥石流新修建的拦挡坝,在已有的技术层面上,还考虑两个方面,环保和美观。环保是对材料的使用,需要减少污染,应采用商品混泥土;规模上以满足防止为主,尽量建在中上游人类活动少的区域。美观上,结合林业治山技术,在有需要的地方做一些绿植铺设。在栖息地内的,则考虑到动物迁徙路径等因素,作更多的创新尝试。

编辑:肖瑛

责编:高天天

校对:无

审核:无

0

⇩点开看详情
打开四川观察,看热搜视频

你对此事的看法?

最新评论

打开四川观察,参与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