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广联广播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省扶贫开发局主办,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四川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四川省太鸿沅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全面小康四川行——全国新闻广播践行‘四力’融媒体行动”正式启动。采访团在绵绵细雨中踏上了征程。
37家广播媒体百余名融媒体记者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凉山彝区、秦巴山区,用笔和镜头开始记录四川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故事。
凉山彝区采访团:“期待车程目的地会有怎样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凉山彝区采访团第一站将前往喜德县。由于G5京昆高速雅西段成都—西昌方向道路中断,采访团只能绕路前往。
“经过一天长途跋涉,我们走了一大半路程。现在是遇到了山体滑坡,堵在了路上。”宁夏新闻广播记者师杰说,“我们坐车行驶在山区尚且感觉劳累,更何况日日生活奔波于此的乡亲们了。好在通过各种好政策和自身的努力,这里的老乡们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如此不容易,却也如此努力!”
山东广播新媒体中心记者于越说:“我们今早10点多出发,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了。路程虽然非常长,但我非常期待车程目的地会有怎样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从大山里的土坯房搬进“三室一厅”、找一份从没想过的新工作、第一次把“坨坨肉”放进冰箱里、听娃娃讲新学校的新鲜事……大凉山深处,一座座村寨里,藏着怎样的苦辣酸甜?老乡们又会讲出哪些鲜活有味的脱贫故事?凉山彝区采访团的记者们对此充满了期待,将在接下来的几天行程中深入寻找答案。
秦巴山区采访团:“‘咖啡奶奶’萌萌哒,‘厨房旅游’开脑洞!”
秦巴山区采访团第一站是南充市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
这里的咖啡不一般,亲手磨制咖啡的人不是印象中的“小资”年轻人,而是“70后”“80后”奶奶们;这里的博物馆也不简单,5000多件老古董带你回望“刀耕火种”的岁月。采访团在这里见证了乡村旅游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巨变。
重庆之声记者邓可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如何让大山里的百姓真正脱贫致富?这次来到阆中,让我大开眼界,让我也看到了刚才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是‘发展旅游’四个字那么简单。农旅发展模式下,更多‘锦囊’正等着我们去解锁。”
近年来,四川加速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全力发掘乡野风情、田园诗意对游客的别样吸引力,这已成为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亮点。
秦巴山区采访团第二站则来到阆中市张飞牛肉三国文化产业园。
如何把封闭的工厂变成开放的景区,让机械的生产过程赋予游客妙趣横生的体验?采访团通过一次“厨房旅游”,感受到了“农工互动、工旅互融、三产联动”的四川工业旅游发展路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万强说:“今天看张飞牛肉的中央厨房,为之一振!农业产业化发展,你不来实地看看,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我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当前,四川正在强力实施“旅游+工业”融合发展战略,在全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上,还有宜宾的五粮液旅游景区、达州的东汉醪糟旅游景区、雅安的蒙顶山跃华茶园……不少四川老乡凭借巧手匠艺,成了景区“网红”,端上了致富增收的“旅游饭”。
明天,凉山彝区采访团和秦巴山区采访团将去到哪些点位?
先卖个关子!预告一下:
在凉山,他们投了一个多亿建了一所小学,背后有啥故事?
一颗柚子,为啥能卖200元?
明天,我们一起继续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