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胡可嘉 张震 涂丁丁 严璐 石鹏 王松龄
21-03-20 12:15
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出土,令沉睡3000年的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
2020年9月,三星堆遗址重启考古挖掘工作。
2021年3月,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蹲点三星堆遗址考古挖掘一线,进行现场采访、拍摄。
时隔35年,三星堆考古再次受到了全球瞩目。
三星堆遗址有了什么全新发现?这些发现是否能解开围绕三星堆的千年谜团?三星堆遗址又采用了哪些“考古黑科技”?
关注四川观察《三星堆上“星”》系列报道。
下面就跟着观观一起走进此次发掘工作中面积最大祭祀坑——8号坑。8号祭祀坑长5米、宽3.6米,面积达17.8平方米。考古人员介绍,8号坑除了面积大,它和其它坑差别就是进度较慢。目前,8号坑正在进行土层清理工作,发掘工作还没有抵达大量器物堆积的器物层。因此,考古人员仅是在土层中发现了一些铜片、陶片和骨戈等常见碎片。
尽管8号坑还没有发掘到器物,但是从现场土层中所展示的“信息”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到古蜀文明的“蛛丝马迹”。“在考古工作当中,器物的出土并不是所有,就比如三星堆的祭祀坑是怎么挖的,挖完之后器物又如何填充,都是让我们去了解那个文明的途径之一。”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博士后张吉告诉记者。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执行领队冉宏林就在8号坑的土层中发现了大块的红烧土,他告诉记者:“这些红烧土是属于墙壁的残块,这可能是祭祀现场的建筑有关系,也许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红烧土,去推知当时跟祭祀有关的建筑群的信息。”
目前八号祭祀坑基本完成了坑内第6层土层的清理工作,一个完整的坡面也呈现在了考古工作人员的眼前,同时也因为这个坑的面积较大,其呈现效果也非常良好。这样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坡面又会有什么样的研究价值呢?在现场从事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博士后张吉认为,从目前八号坑所呈现出的一个具有坡度的状态,可以推测这个祭祀坑是从南端往里面填土,从而大致推测这个祭祀坑是怎么堆出来的。
目前,八号坑内还发现了黑色灰烬,其内夹杂有烧土、象牙残片,象牙残片呈铜绿色,由现场考古人员推测是由铜器浸染形成,所以猜测坑内应该还埋藏有铜器。接下来八号坑进入器物层的发掘后又会带来什么“惊喜”呢?请继续关注四川观察!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肖瑛
责编:蒋胜利
校对:符芸芸
审核:冯欢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