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台珍贵资料|袁隆平两次前往成都郫县:想为巴蜀百姓做点事!

四川观察 记者 王静 刘杭

21-05-22 19:19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一生守望稻田,用毕生的精力、跨越半个世纪对水稻进行科研研究,他一生也与四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川台珍贵影像记录了“2007年8月20日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在成都试种成功”的历史时刻。

亲手种下:为巴蜀老百姓做点事儿

郫县是成都平原的粮食主产地之一。2006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正式在郫县犀浦镇揭牌运行,袁隆平专程来成都分中心揭牌并在该中心亲手种下了“泰隆3号”和二伏8815杂交水稻,开始了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郫县实践。

当时谈到分中心为何落户成都?袁老只说:“想为巴蜀老百姓做点事儿!”

3亩产出4亩粮 成都成功了

“用3亩田的水稻产出4亩地的粮食”既是“种三产四”项目,也是袁隆平院士亲自担纲的工作之一。2007年,袁隆平回到成都看望他亲手种下的“泰隆3号”和二伏8815杂交水稻。“这个中心就是我的‘儿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它茁壮成长。”

以您的名字命名 以您的精神存在

2020年5月,以“袁隆平”命名的水稻园区正式开园,落户在成都市郫都区,它也是全国唯一经袁隆平院士授权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园区。在这里,人们将“袁隆平精神”封存,代代接力前行,记得袁老曾说,“四川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争取一年来一次成都,不仅要指导四川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更主要的是‘回家’”。

如今老先生去了远方,定是天堂粮仓需要。风吹稻谷回荡,回头望,禾下有一位老先生安然的模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那首田野上口口相传的赞歌,是幸得明月照山河。

先生,愿这盛世,如您所愿!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都种上了杂交稻,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

——袁隆平

你对此事的看法?

截止日期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刘杭

责编:王静

校对:刘杭

审核:王静

所属专题

深切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最新评论

打开四川观察,参与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