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第三集|一座丰碑

四川观察

21-06-22 09:26

每一天,总有一些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告慰那些曾经为修筑这条铁路而付出的人们。成渝铁路自重庆起,经江津、永川、荣昌、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等城市至成都,全程505公里。后辈们很难想象,这505公里中的每一寸,几乎都靠人工完成,祖辈们用脚丈量,用手铺设,甚至用生命换取。

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坐落在内江市区的梅家山上,铁路绕梅家山山麓而行,工字型的苏式建筑被绿茵簇拥,堂前50米处,民工纪念碑与之呼应,碑上书有毛泽东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为筑路民工立碑、修建纪念堂,时至今日也是唯一一次,更何况它还是在成渝铁路通车后不久,国家经济还未好转的情况下修建而成。对于这一切,刚刚参加工作的刘艺并不能完全理解,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的到来。

2021年1月14日,88岁的孙贻荪回到内江,这个他曾经用钢钎用大锤战斗过的地方。因为他的到访,那些封存在黑白照片和故纸里的人们,在刘艺面前终于鲜活和立体了起来。

孙贻荪17岁参军,重庆解放后,他来到位于南温泉的西南二野军政大学学习。照片中的他,意气风发,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沉稳。拍完这张照片之后,孙贻荪奉命即刻离开军校,前往西南军区报到。

而此时,在重庆浮图关的西南军区大操场上,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即将开始。开工典礼上,刘伯承致了开幕词,贺龙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军工一总队,邓小平的即兴发言让这个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热血澎湃。

军工是修筑成渝铁路的开路先锋,由西南军区直属部队组成的军工筑路一总队,由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军区组成的四个军工筑路总队,共计3万人,陆续进入沿线工地。战士们扛惯了枪,扛铁锹修铁路,自然生疏了许多,最艰难的是匪患严重,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战士们修铁路,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锹。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铁轨开始一寸一寸地向着成都方向延伸。

就在工程顺利进展之际,朝鲜战争爆发,西南军区所属部队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投入朝鲜战场,参加成渝铁路修筑工程的军工部队也陆续撤出。

西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在发布了关于招募失业工人和动员沿线农村民工参加修筑成渝铁路的指示后,很快就得到了响应,十万民工“无缝对接”,加入筑路队伍。

内江东兴区档案馆隐身在一座老式居民楼中,面积不大,却珍藏着由内江支队交接的筑路档案,总共43卷,近8000页。在这张“内江支队1951年10月铁路公路民工工作分配图”中,显示的民工总人数是5359人。而实际上,这只是成渝铁路内江筑路民工的极小一部分。在成渝铁路修建的过程中,内江筑路工地上,有4.6万多名民工,占全线十万名民工的46%以上。

在这些筑路民工中,农民是主体,还有部分失业工人、学生、医生、教员、小商贩,甚至有一些当过土匪的自新人员,由于人员复杂,起先工作效率并不高,只能完成定额的50%左右。“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的发起,改变了这种状况。民工们没钱,只有加快施工,劳动报国。他们约定下班后义务加班半小时,而这半小时反而干得更加卖力。

内江专区210多公里的筑路工地上,没有一辆机动运输车,简陋的“鸡公车”歪歪斜斜穿梭在繁忙的工地,民工们穿着草鞋,甚而打着赤脚,硬是用肩挑背扛担下了这项重任。

没有推土机、挖土机、压路机,工地上有的是锄头、铁锤、钢钎、扁担和箩筐,而从这几份内江支队炸药消耗统计表可以看出,工地只能用简易的黑炸药和黄炸药实施爆破。

在内江档案里,有这样的文字记载着当时的情景:

“沟内点炮同志点好炮,刚跑出在曾光华所点那炮的周围,曾就点了火头随手丢下,接触了炮眼口上的引线,马上就爆炸,周围连连炮响,飞石满天,曾本人被烧伤,两足及两手被小石击伤。”

“所属第二大队第二中队民工刘洪兴在放炮将响时仍未离开,导致被飞石碰上,经医不治殒命。”

为了改变劳动条件,也为了节约原材料,民工们私下开始琢磨起来,怎样改进技术?如何才能提高效率?民工谢家全的“压引线放炮法”,以前要装8两炸药才能炸下来的石头,现在只需要3两左右。除了引爆,打炮眼也是一项技术活。针对不同的石质硬度,是不是应该用不同形状的钢钎呢?当时铁路沿线正大力推广民工颜绍贵发明的“单人冲钎法”。民工萧光瀚对其进行了改进,首先制造出鸡冠形状的炮钎,结果使用在页岩上效果明显。

1951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萧光瀚、颜绍贵和谢家全胸戴红花,接受了最高荣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他们的事迹更是被各大报刊用各种形式进行了连载。事实上,整个成渝铁路修建期间,《新华日报》、《人民日报》、《人民铁道》、《西南铁道报》、《西南工人日报》等都对筑路的始末和细节做过详细报道,而报道篇幅最多的就是民工。

1951年1月30日,《新华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为《为了迅速修好成渝铁路,各地民工决心不回家过春节》。这年春节,民工们打破历年习俗,自动发起了“春节不回家”活动,听似不合情理,却是当时的人们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1952年,西南铁路工程局在九龙坡码头开办了速成识字班,紧接着,200多个识字班陆陆续续出现在了成渝铁路沿线工地上,民工们喊出口号:“工地是战场,工地是课堂。”速成识字班让许多民工和工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会看报纸,会写信了。而通过政治夜校的学习,他们还懂得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铁道兵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一条英雄之路。他们和成渝线上的十万民工,被后人用一座丰碑,永久铭记。

成渝铁路建设中,因公死亡100人,非因公死亡152人,残疾108人。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期间援助建设的十万民工,“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于1953年12月在内江市梅家山上建成。

你对此事的看法?

截止日期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冯纪元

责编:阎馨予

校对:冯纪元

审核:王静

所属专题

《奔腾之歌——重走成渝线》特别节目

最新评论

打开四川观察,参与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