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4 15:02
4月20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由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乐山一职中)校长何晓明担任负责人的《中职智能制造专业“1+3”专业建设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被认定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
近年来,乐山一职中创新专业建设理念、开拓专业建设思路、促进专业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建设专业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突出示范引领,凸显辐射带动,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转型升级 合力推动再上新台阶
6月10日,乐山一职中实训课堂内,应用崭新的智能制造设备,教师标准的示范,学生在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下进行技能训练,课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经验,探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触及生产实际,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为中职学生的就业生涯奠定必要的机器人操作基础和较为扎实的综合实践技能。这样美好的实训环境和与就业升学实际相吻合的教学模式在以往是想象不到的。
“以前我们的数控技术应用,教学内容只有普车,钳工,数车,焊工,但实训室设备相对落后或陈旧,甚至一些是企业都淘汰的设备,学生实践内容落后,企业对钳工、普车等工种的需求量减少,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课后,机械专业部主任王在国向记者坦言,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甚至面临过招生困难。
据悉,当前,我国近90%的芯片、70%的工业机器人、80%的高档数控机床和80%以上的核心工业软件依赖进口;四川省到2022年,将建成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1000家,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00个以上;另按照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围绕“建总部、育龙头、强集群、提品质”,提升全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升级再造一个乐山工业。实施产业基础提升工程,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链,塑造新兴产业链;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企业“上云”;推进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十四五”期间,乐山市将着力面向智能制造以及电子信息等方向重点对“1+4+3”产业集群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和升级,亟需大量高技能、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而面对产业发展的新态势,中职阶段传统的育人模式已不能适应“十四五”规划的智能制造产业的人才储备需求。加强智能制造专业群内涵建设,培养中高级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是目前各中职学校传统专业群的当务之急。
为此,乐山一职中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一校(中职校的一个专业)加一院(高职院的对应专业)、一企(智能制造实体企业)、一联盟(智能制造联盟)”(简称:“1+3”)专业建设运行机制,让专业定位更准,方向更明确,能够更好地对接地方支柱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促使自身开创性的进行自我转型升级。同时发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主观能动性,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打通学生就业与升学深造通道,联盟内共建共享,合力推动省内智能制造产业上台阶。
特色创新 全方位育人功能凸显
“1+3”专业建设有哪些特色呢?
一、人才贯通培养运行机制更活。以智能制造联盟为平台,成立以中职校、高职院、实体企业为一体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校解决学生基础性技能技术的培养,高职院解决高技术知识和高技能的培养,实体企业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中职阶段,学生毕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自主选择进入联盟内企业实习和就业,还可按照培养方案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其培养运行机制更活。
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技术更新。通过“扩容、提质、贯通、融合”等手段,联合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创新实践专业运行管理机制,引进企业真实工作案例,从无到有开发全新的融入1+X职业证书标准的课程资源,结合企业工作手册编写了一系列校企合作教材、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判制度。同时,专业紧随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步伐,注重应用技术能力提升,课程内容更新。
三、服务地方制造产业成效更显。紧密围绕乐山川天燃气输配设备有限公司、四川德胜集团等企业,精准对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形式,为市区域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兼顾就业终身教育认知更高。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来源于企业真实调研情况,并且融合高职对口专业课程前置需求,邀请企业、高职院校专家开展专业讲堂,为学生及学生家长做专业介绍,增加社会对智能制造专业的认知度,较好的兼顾了学生就业需要及继续进行本专业高等教育学习需要。创新中高职衔接模式、形成全方位育人机制。
目前,乐山一职中与成都艾博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协同办学。同时,依托《乐山一职中职教集团》中的78家现代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乐山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的路径;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专业共建协议,开展深度的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验。同时,还与省内近10所高职院校签订了中高职衔接协议;融入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有效推动产教联动和资源共建共享,智能制造专业“1+3”专业建设思路雏形已基本形成。
示范引领 为他人他校插上腾飞翅膀
“1+3”专业建设模式运行以来,不仅学校自身得到了发展,也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2008年至今,乐山一职中先后派遣两位副校长到马边彝族自治县碧桂圆职业中学任校长,全方位输入乐山一职中办学管理、师资和教育教学理念,对学校全权负责管理。两校师资交流达50多人次,开展各级师资培训达127人次。乐山一职中引领马边彝族自治县碧桂园职业中学实现了质量与特色、规模与效益并举,在校生连续四年保持1600人以上,农民工培训每年达5000人次以上,学校创建成为四川省劳务扶贫开发培训基地,学校党支部被四川省委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且连续三年获乐山市中等职业中学质量评比一等奖,成为大小凉山民族地区最亮丽的职教名片。
除碧桂圆职业中学外,近年来,乐山一职中利用“1+3”专业建设优势,还对井研职中、沙湾职中、夹江云吟职中、峨边职中实施帮扶,通过联动发展,区县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内涵建设、办学规模实现了新跨越,学校招生和办学能力快速提高,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与职教名校同步提升,快速成为优质办学品牌,推动了地方职业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
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团队建设方案等被省内多所中职学校采纳和参考,用于申报四川省第二批工业机器人专业;针对省内企业兄弟院校,开展多次专业师资培训,多次接待省内其他中职学校专业转型考察,积极承办相关会议活动、技能比赛活动;“车国洪焊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两年来,基本建成了乐山首家标准化的新型焊接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乐山市焊接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引入了焊接+网络、弧焊机器人系统等先进技术;师资团队利用技术优势为学校精准扶贫对象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泉水村、马边彝族自治县烟峰镇大风顶村学校及村民开展焊接技术培训,并推广本项目建设经验,积极促成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工作。
乐山一职中校长何晓明表示,将以此次立项为契机,用实际行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乐山加快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中国绿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做出自身贡献。
来源: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供稿 通讯员 吴跃川 张波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教育新闻
责编:黄河
校对:无
审核:无
暂无相关评论
其他栏目
其他栏目
其他栏目
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