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专家说 | 中医教你灸法防疫 两种手法做起来

20-02-20 15:38

四川观察 叶柳宏 王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凶猛,提高人体免疫力是抵抗病毒侵袭的关键所在。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四川省针灸学会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针灸预防保健方法》(以下简称《方法》),选择了8个对提高免疫力有效的穴位,制定了“穴位按压”与“灸法”两套操作方案,为广大群众做好居家预防与保健提供参考和指导。

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梁繁荣告诉记者,千百年来,灸足三里、灸关元等成为人们常用的防疫保健方法;艾草一直被当做是芳香辟秽的草药,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挂艾草避邪驱瘴成为传统。新冠肺炎病毒来袭,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强大的身体免疫力成为预防病毒感染,影响疾病预后以及加快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在平时,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摄、合理作息、运动锻炼等方式提高身体素质。而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氧锻炼方式则受到很大限制。专家介绍,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明,针灸具有显著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为了帮助群众能够在家通过穴位按压和艾灸两种手段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方法》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方法。

一、穴位按压

穴位按压可以通过手法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一)选定穴位

大椎:位于项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池:位于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上端的凹陷中。

中府: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中指)。

(二)穴位按压操作手法

在选定穴位上用指腹用力按压穴位一下,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揉按三下,称一按三揉,一按三揉为1次,每穴操作50-100次,每次操作以穴位感到酸胀或发热感为度。穴位按压从大椎开始,依次为双侧的风池、中府、足三里;每日早晚可以各按压一次。

大椎穴的自我按压操作比较难,大家可以请家人帮忙操作,也可选择如下的自我操作方法:张开双手,掌心微微外凸,两手掌心相对,快速摩擦,感受到掌心发烫后,迅速将其放在大椎穴上,当感受到有热感渗透入时,用手掌在大椎穴做快速的左右来回擦摩,重复操作3-5分钟。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穴位按压疗法时,要保持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穴位的顺序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使用暴力。皮肤破损的部位禁止穴位按压。

二、灸法

灸法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病毒、止咳平喘,以及舒缓情绪等作用。艾条燃烧的烟雾具有芳香辟秽的作用,可以用作空气消毒。居家使用时,大家可根据情况选择温灸盒灸与随身灸两种方式。

(一)施灸部位

根据三孔灸盒的长宽,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上下各9厘米,左右约4厘米作用的长方形区域作为施灸的部位。该区域内的神阙穴、气海、关元,都是人体重要的保健学位,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病邪的作用;而中脘穴和天枢穴则具有显著的调节胃肠的作用。

神阙:肚脐处;

中脘:前正中线上,胸剑结合部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关元:前正中线上,肚脐下四指处;

气海:前正中线上,肚脐与关元连线的中点。

天枢:平肚脐水平,前正中先旁开2寸处。

(二)施灸方法

1、灸具

三孔长方形艾灸盒或腹部随身灸具、清艾条、小刀、打火机和小型盛水容器。

2、温灸盒灸的操作方法

将一根艾条大致平均分割成3段小艾条,分别将其一端点燃,插入灸盒上部的灸孔内;仰卧在床或沙发的一侧,将长方形三孔灸盒第二孔正对肚脐放置,灸盒长边与身体纵轴平行,覆盖中脘、神阙、气海和关元穴,灸盒短边与身体水平轴平行,覆盖左右两侧天枢穴。

施灸20-30分钟,每段灸条至少灸完二分之一的长度或者直到艾条燃尽,这可以根据大家的时间和感受自行掌握。

3、随身灸的操作方法

将一根艾条平均分割成6段小艾条,分别将其一端点燃,置入随身灸盒内;随后将灸盒依次装入配套布袋内;取站位,将配套布袋系于腰部,正中的灸盒对准肚脐(也就是神阙穴)的位置,使施灸区域覆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和天枢穴,施灸20-30分钟。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1、温灸盒灸适用于可接受较大艾灸烟雾者,不能接受者可酌情选择随身灸。

2、施灸过程中请关闭门窗或轻掩门窗,以保证灸烟对室内空气消毒效用。

3、当施灸局部温度降低时,先将灸盒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将艾条取出,轻弹艾条尾端,使艾灰掉落至陶瓷碗等盛水容器内,再插入艾条,向下按压0.5cm-1cm,以调整局部施灸温度;年老体弱、糖尿病患者应警惕低温烫伤。

4、灸后饮用100-150ml温开水,可缓解艾灸后的口鼻干燥。

5、艾条易燃难灭,灸后务必将其置于盛水的陶瓷碗内熄灭。

编辑:陈莹

责编:冯欢

校对:杨欣

审核:王静

0

⇩点开看详情
打开四川观察,看热搜视频

所属专题

战疫专家说

你对此事的看法?

最新评论

打开四川观察,参与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