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4 10:12
四川观察 记者 冯欢 陈宇韬 涂丁丁
今年4月、5月,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本台记者多次进入新川科技园考古发掘现场采访、拍摄。历时5年的发掘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出土了哪些珍贵文物?6000多座古墓中,最具价值的是哪一座?历朝历代的人们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墓地?请关注四川观察《探秘新川科技园古墓群》系列报道。
历经千年而未被盗掘、保存完好的古墓极其罕见。此次新川创新科技园考古发掘中,就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汉墓,领考古队员们欣喜不已。它就是五根松考古点的94号崖墓。走近这里,犹如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古益州,栩栩如生的生活画卷扑面而来。
4月16号,四川观察记者来到这里进行探访,接待我们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兴奋的说:“94号墓的发现太珍贵了,因为这是一座几乎没有被盗的崖墓,所有的器物都摆放在原始位置,器类丰富多样且大多可修复完整。”
五根松94号墓为一座横穴式单室崖墓,结构由墓道、墓门、主室、侧室、 耳室及附属设施组成,据推断,这座墓的主要使用年代为汉末三国时期。跟着左志强走进崖墓,虽然墓门已经垮塌,看不到原始的风貌,但当年穿凿山体,开凿崖墓的凿孔依旧深深地刻在墙上。进入主室前部,两个镇墓俑首先进入我们的视线,它们的作用是辟邪,保护墓主尸体免遭魑魅魍魉侵扰。而另一侧持盾的陶俑则预示着墓主人生前还有守卫。“这个持盾陶俑身上还有朱砂的痕迹,说明当时是一个色彩很鲜艳的东西。”左志强说。
再往里走,来到主室后部,有两道砖砌棺台,这里还残存着一具陶棺,棺内随葬有大量钱币及银手环、银戒指,因此推测墓主性别为女性。而棺前摆放有铜釜、鍪、陶釜、罐、摇钱树座、吹箫俑、抚琴俑、庖厨俑等。
左志强介绍,从出土的器物和摆放位置来看,这里是由祭祀模拟与葬具构成的一处功能完备的埋葬空间。而在侧室还有一个木棺葬具,残存有肢骨,棺内随葬有大量钱币以及鎏金铜环首刀、铁削刀等生产工具,经四川大学原海兵副教授鉴定,墓主性别为男性,身高约163厘米,生前生活条件比较优渥,看不出明显从事繁重劳力活动的迹象。
汉代墓葬讲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说,逝者生前使用什么样的器具、居住在怎样的环境中,在墓葬里要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这座墓里,我们还能看到水田模型、屯谷子的瓮,甚至还有宰鱼的场景也在墓中重现,还原着墓主人曾经的生产生活。
左志强说,因为94号墓没有发现墓志或者其他可参考的文字,所以这里的墓主人身份是什么,一男一女又是什么关系,现在还无法考证。
汉代墓葬的特点是生前有什么,生后在墓葬里就要体现出什么。五根松94号墓的墓室布局、功能分区较为清晰,不仅具有镇墓、礼仪、灶祭、仓储等公共职能,也有各自独立的由祭祀模拟与葬具构成的埋葬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当时益州地区的家庭结构与规模。从出土的80余件繁盛多样的随葬品来看,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厚葬之风。
编辑:肖瑛
责编:高天天
校对:冯纪元
审核:杨中明
0
暂无相关投票
暂无相关评论
热点
热点
热点
热点
热点
热点
短视频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