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3 22:34
四川观察 新闻频率 黄若斯 刘国庆 王宇佳 邓婕
交通如何“猛刷存在感”,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罗霞的观点很生动:“传统交通通道如果发挥的只是运输链的作用,那只能叫‘过路经济’。我们拓展的新交通网,不但是为了加速度,更着眼在了交通建设的品质服务,让沿途产业资源协同发展,让人们出行更有幸福感。”
不仅仅是铺好一条条路,还要让这些路发挥“神助攻”效应——罗霞代表的观点眼下已经在悄然“变现”啦!
点击本文顶部视频,跟随本台记(导)者(游)小姐姐,一起去看看吧!
变“过路经济”为“通道经济”
罗霞代表说交通要有如“神助攻”,其实现在在我们成渝之间,就有一个项目堪称“课代表”——成渝中线高铁。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线路大致经过成都-简阳-乐至-安岳-大足-重庆。线路全长约278千米,速度目标值350千米/小时,预计今年内动工,五年完工。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罗霞说:“成渝中线高铁落成,将是整合沿线科技产业、人才市场、院企资源最佳的机会。我今年上会就提出,充分发挥中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重庆交大、荣创等在交通产业链条掌握关键技术的核心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提高成渝两地交通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技术输出的水平。”
当交通产业的科技含金量提上来,物流业的发展还将焕发新的潜力。
以成渝地区物流协同为例,罗霞代表也有妙招——争取开通成渝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区间巴士”班列,拓宽“集拼集运”模式的适用领域,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在成都机场与江北机场之间开通定期卡车航班,分工合理、腹地明晰。另外,还可定制一些快速精品专线,设立成渝专用物流园,提升两地货物配送分拨能力,也利于打造成渝品牌影响的合力。
总之,任何一条新通道的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只有充分带动沿途商贸流,形成交通与产业发展互为支撑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从浅层“过路经济”转变为深层“通道经济”。
重视品质体验 “宾至如归”稳了
不仅仅是高铁,成渝两地间的高速公路建设也有好消息传出。
今年底,一条连接川渝两地的成资渝高速公路也将正式通车。通车后,从成都天府新区到重庆两江新区只需一小时行程,而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也仅仅只需两小时行程。
对于外地朋友来说,成资渝高速公路的机场服务区也是一大亮点。未来这里会有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接驳车站、房车营地、绿色充电桩等设施。就像罗霞代表说的,一场高品质的旅途体验值得期待:“搭上了成渝经济圈这班快车,人们的流动频率会越来越高,那就更要吸引大家在沿途有所驻足、有所念想。”
罗霞代表认为,在2020决胜之年,川渝抱团的国家战略显然为交通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交通领域有迎接大考的实力和信心。我们将做强增长极,打造新高地,唱好双城记,夺取双胜利!”
编辑:刘杭
责编:陶忻玥
校对:刘杭
审核:杨中明
0
暂无相关投票
暂无相关评论
热点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