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21-01-21 20:42
成都市的赵先生近日向四川观察记者反映,他在住家地附近的一家私人诊所看病时,诊所提供的都是分装包装上无标注的混装“散拼药”,这让他质疑不小,认为诊所损害了他的知情权。赵先生遇到的情况只是一个个例吗?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在成都高新区的一家诊所,在给前来“看病”的记者进行简单诊断后,诊所医生表示需要开三天的药,总共有5种药品。当被问及药怎么开时,对方表示就是散拼。随后,诊所医生对照着其之前开出的处方,从药架上不断的拿出各种瓶装药品,依次分装进摆放在台面上的一个个小盒子里,分装完毕后再逐一装进纸质的小口袋中。但是记者注意到,口袋中包含了哪几种药,哪种药是什么名字,一天吃几次,每次吃多少颗以及药品的有效期等信息均未做出标注。面对记者的询问,诊所医生只是不住地说,这些都不是需要患者操心的事,只需要在每次吃药时拿出一包服用即可。而在另一家诊所里,记者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与私人诊所做法明显不同的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样可以对药品进行分装,但是有一个专业的名字:拆零药品。成都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就算药品拆零,也必须做到一种药品分装进一个口袋,绝对不能混装,同时,在分装后的小包装上,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及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也必须严格准确标注,并在反复核对无误后才能交给患者。
通过对比,私人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药品分装的操作,差异显而易见。记者咨询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学部主管药师马雪了解到,分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做法才是正确和规范的,私人诊所的做法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以及药品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并存在较大风险:“多种药物混装在一起,容易发生一些相互的反应,影响药品的疗效。口袋上没有任何标注,很可能导致患者漏服药、吃错药。”
在调查结束后,记者也将此情况反应给了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对方向记者明确表示,私人诊所出现了这种不规范的执业行为,肯定要对其进行检查,如果核实问题存在,要责令整改。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陈莹
责编:冯欢
校对:陈莹
审核:冯欢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