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通联部 直播四川联盟·泸州台 黄江 秦德莉
21-01-23 10:33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来到泸州,就长江泸州段鱼类资源相关情况进行调查。1月21号下午,为期9天的调查结束,38尾鲟鱼的发现让专家感到意外。
据了解,在9天的调查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随机选取一些地段打捞鱼类,每天的渔获量在20斤左右,共打捞了36种鱼类,发现长江泸州段的优势鱼种是鲤鱼、鲫鱼、鲶鱼以及草鱼。调查中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以及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岩原鲤、白甲鱼、短体副鳅的身影。
打捞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时会发现有鲟鱼入网,一类是长江鲟,另一类经专家从体形、外观、形态学上整体的鉴定,初步认定为杂交鲟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后续会把鳍条带回去,进行DNA分子的比对,综合结果来确定是杂交鲟还是中华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助理周湖海表示。
1月19号,长江泸州纳溪段还出现鲟鱼扎堆的现象,在为期9天的调查中,工作人员共打捞起38尾鲟鱼,其中最大的一只体重接近三斤,最小的在一两左右。周湖海告诉记者,在一个地方打捞到这么多鲟鱼实属罕见,初步判断这个江段存在育幼场,这与增殖放流活动和禁渔工作的开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查情况来看,长江鲟鱼的种类在逐渐恢复,生态在逐渐变好。”泸州市渔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近一年的长江禁捕也初步见到了成效,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巡查的力度,守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
0人已读
编辑:赖伟
责编:刘强(通联)
校对:符芸芸
审核:冯欢
暂无相关投票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