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民生一部 邓绍希 廖遥宇
21-03-04 10:33
3月4日,52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将怀揣真言良策,满怀期待走进人民大会堂参会。今年是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履职的第四年,长期以来,曾芳都致力于中医药教学以及传承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呼吁发声。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芳透露今年她的提案同样与中医药密切相关,这次她提出了深化医教协同,建设高水平中医临床教学基地的提案,希望用“良方”促进未来中医药人才科学培养。
谈现状:中医药人才培养 硬件软件均“掉队”
“现在每年约有十二万中医药类学生毕业,而全国三级以上的中医院只有400多家,建设高水平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事关中医药的未来!”接受采访时,曾芳对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颇为忧心。
根据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全日制中医药院校24所,在校生约56万余人,而全国中医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300余家,拥有800张以上床位的中医医院只有200余家,加之本科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还在不断增加,中医药教学基地数量呈现严重不足。“数量不足并且分布不均,与东南沿海相比,中西部地区高水平中医院数量相对较少,尤为突出的是,中医药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体量不足、规模有限,难以形成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曾芳告诉记者。
中医人才培养硬件不足,同样,曾芳坦言,临床教学基地的投入也还远远不够,而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机制体制更是“掉队”。“比如1992年,我们出台了一个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办法,至今也有近30年的时间,这种管理体制和现在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创新发展存在明显差距。”
谈对策:“多管齐下”助力中医人才培养
当前,中医药事业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的一部分,中医药高等教育更是事关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曾芳表示,临床实践基地对于中医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主阵地”。
如何守好这个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曾芳告诉记者,她建议从教学基地数量、管理机制以及区域平衡等多方面着手,例如扩大临床教学基地规模和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教学需求;多部门联合修订临床教学基地管理办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准入、考核、淘汰、退出机制;加大对临床教学基地的投入,呼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允许高校能够跨省设立附属医院等等。
曾芳也希望,通过深化医教协同,建设好中医药临床教学基地,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中医医生,真正肩负起我国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付丹丹
责编:蒋胜利
校对:杨欣
审核:冯欢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