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时政要闻部 邓刚
21-03-11 10:08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一封跨越时空来到我们眼前的“红色情书”,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满含着这位名叫张绍钦的共产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
张绍钦是雷马屏监狱的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他将自己扎根在了深山,为党的监狱事业鞠躬尽瘁,实现了自己对党的诺言。1980年—1983年3月,张绍钦任雷马屏劳改总队中山坪大队副大队长,1985年1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加强政法工作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我是共产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
张绍钦的入党志愿书
1952年建狱初期,张绍钦作为第三批押带罪犯进入雷马屏垦区的“老革命”,在基层中队一扎根就是近30个年头。在石厂湾中队,先后担任分队长、中队长、指导员,带领中队罪犯屯田开荒,自己作为中队领导,亲自开荒除草、下田栽秧、割麦收稻。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十分闷热,天色昏暗,常年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他,凭着多年的经验,判断出可能要下冰雹,眼看即将收获的水稻就要毁于一旦,当时因感冒还发着烧的他,不顾自身的安危,立即组织中队全体干警和罪犯进行抢收,当时家人劝他安排下去就行了,他却毅然说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中队领导,你不带头谁带头。”于是冒着狂风暴雨,终于在冰雹来临之前,和其他干警一道带领罪犯抢收完了成熟的水稻,这时脸上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但这次他真的病倒了,得了急性肺炎。望着躺在病床上50多岁的他,女儿心疼地对父亲说,“爸爸,你真的太累了。”但他却安慰女儿道:“没什么,爸爸身体棒棒的,很快就会好的!我是共产党员就要带头。”病好后,他依然天天亲自到工地上同罪犯一起劳动。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在基层中队干了30个年头。
“党委交办的工作,就必须负责任把大队建设好”
张绍钦手写的志愿书
1980年,因工作需要,总队党委任命张绍钦担任雷马屏劳改总队中山坪大队副大队长,分管生产和后勤工作。中山坪大队是当时全监狱最大的大队,生产任务重。下属14个中队,23个分队,十分分散,中队与中队、中队与大队部,相隔少则4、5公里,多则十多公里,当时下队检查生产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基本靠走。
就这样,每当农忙和秋收的季节,他就和大队生产股的同志一起,自带干粮,走路到每个中队检查生产的进度和指导生产,累了就在工地上坐坐,天黑了,就在基层住,当时每次下队检查指导工作一般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二个月不回家,年近六旬的他,就这样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中山坪大队大大小小各个中队的每个角落。
几年来,大队生产任务年年在全总队都是第一名,这与他和他带领的生产团队是分不开的,他曾与同志们感慨地说到:“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既然党委交办了工作,就必须负责任把大队建设好。”他,一名共产党员,就这样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张绍钦的入党转正申请书
1983年,党委考虑张绍钦同志年龄大了,即将面临退休,加之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身体上已经积劳成疾的情况下,决定其退居二线,协助大队分管后勤领导工作。对于组织的照顾,张绍钦并没有就躲着享受清闲,特别是1983年随着大队押犯的不断增多,大队所属各中队的监舍普遍存在老、旧、危的局面,主动承担起大队的修建工作,他依然徒步亲自到每个中队实地调研,每天忙忙碌碌跑材料,联系建材。
由于大队处于多山的地形,每到夏天,洪水、泥石流、塌方是司空见惯的情形,这也是大队发电厂经常出现问题的时候,大队发电厂的引水渠经常因洪水、泥石流、塌方造成停电,为了安全一般都等洪水退却后,进行修补。然而,1983年的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由于连续两天的暴雨,引水渠进水口出现泥石流、塌方,电厂已经不能正常发电,造成大面积的停电。
当时大队由于严打期间,押犯急剧暴增,他想到的是,停电势必会影响全大队的监管安全稳定。于是又一次冒着瓢泼大雨,亲自拿着锄头和电厂工人一起到引水渠,清理朽木和石碴,奋战到晚上十一点,终于疏通了水渠,电厂终于顺利通电了,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家人多次劝他岁数大了,应该注意身体别那么拼命了,但他却认真地说道:“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干工作不是为了当官,能干一天就干一天。”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而无私奉献着自己毕生的精力。
和他同一时代的老同志,无不称赞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老黄牛”。在那个年代,没有很多物质享受,更没有资金激励,只有对党的忠诚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支撑着他。他,还有和他一样同一时代的老雷马屏人,为党的监狱事业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用他们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怀和精神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雷马屏人前进。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杨欣
责编:胡可嘉
校对:肖瑛
审核:冯欢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