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创新驱动发展 我省科技企业迸发强劲动力

四川观察

21-03-23 18:27

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瞄准“卡脖子”技术和市场需求,我省企业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强科研攻关,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攻克“卡脖子”技术 国机重装科学技术研究院今成立

今天,我省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国机重装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院首批9个研发项目也于今天发布。

国机重装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社昌:我们将勇于发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不断创新突破大型、极限制造技术,并承担国家战略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我国重型机械行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江苏大学校长 颜晓红:(研究院)压力容器方面的一个项目,我们是参与的。这一个项目实际上也是围绕国家的0到1填补国内空白领域的自主创新,在石化、核电等很多领域都是有应用的。

“十三五”以来,国机重装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其研制的装备应用在了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等国家重点工程上。而在此次会上,国机重装还与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能源研究院等14家科研院所、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围绕先进冶金、能源动力、核电石化等领域,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新跨界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 许福海:我们将与国机重装联手解决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智库建设等方面的难题,助力四川经济发展和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瞄准市场需求 废铜再生三年创收80亿

创新的不仅是国机重装这样的央企,民营企业瞄准市场需求也在进行大胆探索。就在一个星期前,绵阳铜鑫铜业有限公司和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完成的“绿色新型再生铜精炼工艺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成果不但让废弃的铜丝铜线变成有价值的精铜,而且还解决了再生铜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

绵阳铜鑫铜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监 杨钊:我们团队研发出的天然气还原技术,用于替代传统的插木还原。拿我们年产10万吨再生铜规模来计算,每一年可以减少林木砍伐7500吨。

目前这项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减少颗粒物排放120吨,节约标煤24000吨。

2020年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首破2万亿元

近年来,我省科技企业创新动能加快释放,去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今年,我省还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你对此事的看法?

截止日期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冯纪元

责编:王静

校对:冯纪元

审核:王静

最新评论

打开四川观察,参与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