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21-04-20 18:51
春季,正是晚熟柑橘上市的时候,贴上“四川扶贫”商标的果子更是畅销全国,成为农户增收的“金果”。脱贫攻坚,八年鏖战。四川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进行创新性探索,制定一系列因地制宜、实用有效的政策、办法,下足“绣花”功夫,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在南充市高坪区,一批总量为7吨的晚熟柑橘被贴上“四川扶贫”商标,它们将被运送到北京消费者的手中。
记者 王星:我现在手上拿的这个柑橘上面这个蓝色的商标就是四川扶贫公益商标,它的设计整个呈现蓝色的底色,上面一只熊猫,整个辨识度是非常得高。
为了让贫困地区乡亲们的好产品卖掉俏,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扶贫产品销售体系,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
采购商 蔡青山:证明我们的产品质量比较好,能够证明它的来源,对我们企业来说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宣传,在市场上的销售消费者的认可度也比较高。
南充市高坪区五马寨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邓琼:2020年的时候我们基地通过四川扶贫商标的使用,为整个园区的老百姓增加二次分红80余万元。
既要“亮明身份”,还要“打通渠道”。在南充,当地还设置了13个特色扶贫产品展销馆,去年,共销售四川扶贫商标产品6.39亿元,带动近7万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国首创的“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吸引了近3000家企业加盟,用标产品6228个。
脱贫攻坚以来,我省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遵循,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下足“绣花”功夫,许多探索创新都在全国具有首创、独创性。为啃下凉山深度贫困的“硬骨头”,四川举全省之力调派了经验丰富的5700名扶贫“老兵”,组成11支综合帮扶工作队常驻凉山开展帮扶。 在金阳县新寨子村,综合帮扶队到来以后,在村里成立了“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栽种各类经济林木五千余亩,并实施标准化林下套种“春薯秋菜”400多亩,助农增收。
凉山州金阳县天地坝镇新寨子村省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 文武:原来就是单一的种植一些土豆玉米,现在在核桃林下花椒林下套种春薯秋菜,立体经济模式转变。
减贫更得锁住“牛鼻子”。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全面摸清了底数,找准了突出问题,及时补差补短。减贫,还要目光长远。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试点行动,惠及学龄前儿童40多万,并被写入了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辅导员 阿比牛牛:从不敢用普通话来交流,到现在孩子们能讲,还可以听得懂,发自内心的就是为他们高兴。
为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我省颁布了全国第一部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的省级扶贫法规,每年都开展执法检查;对“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进行细化实化,创新实施了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和非贫困村“三个一”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确保了脱贫攻坚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高杰:我们四川省就针对我们贫困地区的特征实施了一系列整体性的脱贫攻坚政策,一方面我们通过内生动能的赋予, 另一方面通过外部发展条件的重构实现了这个地区整体性的发展,这个我认为是我们四川省脱贫攻坚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八年的持续奋斗,四川全面消除了千百年存在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 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巴蜀大地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童立
责编:阎馨予
校对:童立
审核:王静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