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来重庆工业博物馆,开启一段红色之旅

四川观察 重庆广电-第1眼

21-04-26 13:0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近日,重庆市以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为重点,打造了一批市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研学线路,其中,重庆工业博物馆入选

重庆工业博物馆位于大渡口区重钢李子林片区,依托重钢原型钢厂部分工业遗存建设而成,由主展馆、钢魂馆以及工业遗址公园等室内外公共空间工业展品装置式陈列共同构成,是具有创新创意、互动体验、主题场景式的泛博物馆。

作为重庆市四大博物馆之一,重庆工业博物馆担负着“记载重庆工业历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光荣使命,主要展示了重庆开埠到中国抗战、国民经济恢复、重庆城市化进程中130年的工业发展史。

主展馆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围绕近代以来重庆工业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重庆对外开埠后民族工业的振兴,以及重庆工业为中国抗战、国民经济恢复、重庆城市化进程、中国工业化进程作出的巨大贡献。

钢魂馆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在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上进行活化利用、专题陈列、科普体验。一个个场景还原,活灵活现地呈现出“钢迁会”成立、西迁并支持抗战的恢弘历史。

在重庆工业博物馆,矗立着一座雕塑,雕塑名为十八勇士,他们用生命守护过钢铁厂。

十八勇士雕塑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夜,国民党溃退时为了破坏钢铁厂,在厂内重要设备周围安放了数10吨烈性炸药。爱国护厂职工在地下党员刘家彝、副工程师简国治等率领下,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搬运清除炸药。30日凌晨,炸药抢运过程中,第一发电厂发生爆炸,刘家彝、简国治等17名职工壮烈牺牲。加上因策动工人护厂而被枪杀的烈士胥良,后人称他们为“十八勇士”。

今天,十八勇士雕塑依然矗立在钢梁之上,居高临下,继续守望着身下这片土地。

重庆工业博物馆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曾经毛主席视察重钢时走过的道路。如今,这条道路被称作“主席步道”,吸引着很多游客驻足参观。

“主席步道”的由来

当年,重钢曾被毛主席多次提及和关注。1950年,毛主席亲自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提出的成渝铁路修筑方案。重钢职工不负重托,提前11天完成了为成渝铁路轧制全部钢轨的任务。毛主席欣然题词:“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钢职工曾多次给毛泽东写信,汇报生产生活情况。其中,重钢全体职工1952年6月25日向毛主席报告提前轧制完成成渝铁路全部钢轨和配件任务的信件被《人民日报》全文刊发,并入选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初中语文课本。

1958年3月28日下午4时30分左右,毛主席来到重钢视察,参观了大轧车间、大平炉车间,观看了钢板轧制及平炉投料、冶炼,仔细询问了工厂的生产情况。看到工人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极大,他指示重钢要进行机械化革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护工人的健康。

之后,为完成毛主席的嘱托,重钢上下热情高涨,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造,多种革新成果相继完成,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重钢的发展,涌现出新中国技术革新领跑者黄荣昌等先进典型。

而毛主席视察重钢时走过的道路,就被称作“主席步道”。

1965年,大渡口因重钢正式设区,2011年,重钢实施环保搬迁。为保护好宝贵的工业遗存,传承好工业文化、钢城文化,大渡口区联合渝富集团对原重钢片区进行整体规划,在保留原重钢型钢厂内具有典型工业特征和历史底蕴的建筑物基础上,打造以重庆工业博物馆为核心的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并于2019年9月开门迎客。

重庆工业博物馆有太多看点,太多体验,太多情怀,太多感悟。在这里,看到的是一部承载了光荣与梦想的重庆百年工业史,看到的是产业工人用汗水与钢水浇铸出的强国脊梁。

从钢铁厂房转变为供游人休闲娱乐的景区,在老重钢人看来,这既珍藏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又代表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绿色发展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考量,是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参观方式

参观重庆工业博物馆需先在手机上进行预约,点击大渡口发布微信公众号菜单栏“有用—工博预约”即可预约

同时,工博将保留一定数量的现场预约名额,60周岁以上老年人如未提前预约或没有智能手机无法网上预约,可凭本人身份证、老年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在入口处的人工窗口进行实名预约登记后入馆参观

为方便老年人预约,除直接到现场进行实名登记预约外,还可拨打预约电话提前进行预约。(预约咨询电话:19112835615、19112835616)

因疫情防控要求,入馆前需检查个人渝康码,老年人在与家人、朋友同行的情况下,可由他人代领渝康码,若个人前往可出示当日有效渝康码截图。

你对此事的看法?

截止日期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冯纪元

责编:阎馨予

校对:冯纪元

审核:王静

所属专题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最新评论

打开四川观察,参与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