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文旅新闻工作室 孙时雨 李雨东
21-05-14 12:15
巴蜀之绣艺,闻名古与今。5月14日上午,“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在成都市公共美术交流培训中心拉开序幕。
此次蜀绣联展集结了成都、重庆两地蜀绣名家的蜀绣珍品,以及原成都市蜀绣厂出品的精品,乃为全国首次。开展仪式上,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孟德芝、康宁、黄敏等蜀绣界大咖也首次“组团”亮相,共同见证成渝双城共建蜀绣合作机制。
据了解,当日下午将开展“成渝地区蜀绣传承人对话会”,成渝两地蜀绣传承人和从业者代表针对“成渝双城如何建立蜀绣合作机制”这一议题进行交流互动,并现场签署《成渝蜀绣合作备忘录》,为成渝双城蜀绣合作奠定基础。
成渝国家级蜀绣名家首聚 共商蜀绣发展蓝图
“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包含三大版块——“绣艺展魅力”“针线忆韶华”“匠心通画意”。其中,“绣艺展魅力”版块为成渝两地10位蜀绣代表性传承人的佳作,无论是郝淑萍的《川剧变脸》,孟德芝的《捣练图》,还是康宁的《承延》,黄敏的《荷塘翠鸟图》,既将蜀绣针法的精湛演绎得淋漓尽致,又从题材或材料上凸显着成渝特色;“针线忆韶华”的展品来自原成都市蜀绣厂,通过老绣作追述蜀绣历史,以呈现蜀绣在成渝两地的发展历程;“匠心通画意”版块的展品同样来自原成都市蜀绣厂,均为知名美术工作者和蜀绣艺人合作的作品。
根据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考证,蜀绣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地区,由于文化和地理的渊源,后来也发展到重庆等地区。虽同为蜀绣,但山山相隔下,成都、重庆两地的蜀绣发展各具特色,多年来独辟天地。今日,从绣作代表中国走出国门的郝淑萍、孟德芝,到“康宁绣”的创始人康宁,再到开创夏布绣系列的黄敏 ,成渝两地鼎鼎有名的四位蜀绣大师首次合体,不仅是备受刺绣界瞩目的一次联动,更将为蜀绣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多幅红色绣品首度面世 非遗经典敬献建党百年
栩栩如生的火烈鸟、活色生香的芙蓉花、手持铁锹的焦裕禄……在这60余幅锦缎彩绣中,除了成渝两地蜀绣代表性传承人的上乘佳作,还有不少沉淀着历史记忆的“红色”绣品。
为了给建党100周年献上文化大礼,成都蜀绣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借展了多件典藏级“宝贝”,皆为原成都市蜀绣厂的老绣片。其中,《党的生日》精巧细腻,针线与绘画完美融合,画面里,一个身穿上世纪中国农村服饰的长辫女孩高捧寿桃,眼神坚毅地仰视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为党的生日献上祝福。此外,由100多个不同形状花纹镶成的蜀绣精品《西游记》也非常夺目,不仅在于它长2米、高1.1米的尺幅在蜀绣中颇为罕见,更在于它67种蜀绣针法的背后,暗藏着上世纪90年代初,原成都市蜀绣厂的绣工为保护濒临失传的蜀绣而展开的一个“抢救”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掀起了机器绣的潮流,传统蜀绣面临着沉重的市场冲击。为保留蜀绣千年的针法技艺,原成都蜀绣研究所针法研究小组决定浓缩千变万化的蜀绣技法,以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为主题绣出一个代表性作品来。约莫半年,这幅保留蜀绣最传统的风格技艺的巨作才得以面世,也被誉为蜀绣传承的“教科书”。
千年时光流转,蜀绣不仅是成渝双城的文化名片,亦是中国非遗瑰宝,它在时光中享过繁华也历经落寞,不变的是一代代传承人以小小绣花针代笔,绣制祖国大好河山和经典文化的初心。
“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将持续到6月14日,地点为成都市公共美术交流培训中心一楼。展览期间,还将举办10场蜀绣体验课程,广大市民有机会聆听蜀绣传承人的现场授课,学习蜀绣基础针法、创意设计等知识,亲身体验蜀绣的独特魅力。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杨欣
责编:蒋胜利
校对:付丹丹
审核:冯欢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