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通联部 彭迪 四川短视频联盟·泸州台 江阳融媒 陈洪亮
21-06-11 16:05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诗人戴望舒先生的现代诗《雨巷》中的诗句。诗句中的油纸伞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
毕原绅是分水油纸伞的第七代传承人,据他介绍,分水油纸伞是以泸州当地盛产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为原料制作完成的。伞身轻便美观,伞面诗画兼备,优雅又不失民族特色。
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复杂,一把油纸伞穿线要穿3000多针,光穿线就要耗时5个小时,竹子伞骨要用32根,跳子(开伞开关)要保证油纸伞3000多次收撑不损坏,可见分水油纸伞的每个工序对制伞人都有很高的工艺要求。为了保持油纸伞古法天成、原汁原味,制伞人都会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所有工序都全手工制作而成。制成的油纸伞质量优良,反复撑收三千余次不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顶五级风行走不变形。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分水油纸伞传承人毕原绅把承载着对端午佳节美好祝愿的油纸伞制作完成了,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我们中国传统佳节和非遗文化结合在一起,把节日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端午安康。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彭迪
责编:刘强(通联)
校对:叶贺迎
审核:冯欢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