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 | 党旗引征程(53)在全国率先推行县级综合体制改革

四川观察

21-07-19 19:19

重温党史,献礼华诞。今天的《党旗引征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四川印记》,我们一起去了解改革开放初期,四川是如何在全国率先推行县级综合体制改革的。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管理体制的变革,极大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和城乡经济的发展,因而迫切要求对相应地域内的经济发展格局进行改革。 

1979年7月,省委同意对广汉试行财政包干。1980年,在省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广汉县率先实行定基数、包收入,超收部分归县支配的财政包干;同时,粮食和农副产品实行收购包干,即完成下达任务后多余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归社队自行处理,简称为“三大包干”。之后,改革开始从农业发展到工业、商业,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文教、卫生领域,从公社基层管理体制发展到县级领导体制。在此基础上,1981年春,省委决定广汉、新都、邛崃三县为综合改革试点县,主要探索从单向的局部改革转向综合性的、比较协调配套的改革。 

针对管理体制上过分集中、政企不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分配上搞平均主义等弊病,三县进行了大胆改革。广汉率先精简县乡机构,对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制合作制度的探索;新都县则把农业生产环节和农技服务转向专业化、社会化、企业会,在全国农村首创了对工副业多种经营实行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工的“四专”责任制;邛崃县则把全县由部门分割管理的202个企业按产品、行业归口联合,组建了24个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管理的专业公司。1982年1月,省委总结了三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情况,将试点县扩大到28个。1985年,试点县增加到35个。 

各试点县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从单一种植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建运综合经营,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为全省建立促进县域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体制新模式做出了新贡献,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探路作用。

你对此事的看法?

截止日期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童立

责编:陶忻玥

校对:童立

审核:王静

所属专题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最新评论

打开四川观察,参与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