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 王璇 刘坤 严茂瑜(实习) 刘怡洁(实习)
21-07-22 10:15
照相机的发明不但滋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还诞生了一种记录历史的方式——图片历史。自从第一台照相机问世,人们便有幸目睹那些定格在照片上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动人的一瞬间。那关于相机本身的历史,你又了解多少?在成都,就有这么一家微型相机“博物馆”,它的主人是年过七旬的相机收藏家金鹏飞。
金老师的微型相机“博物馆”,其实就是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闹市中一个老小区的三居室中的一个房间。走进这里,记者眼前一亮,数百台相机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玻璃柜里,简洁却精致。至于总共有多少台,金老师表示:“没有刻意去数过,总共大概有700来台,都是按照相机的系列排列。相机180年的演变,基本上每个转折点都有。”
在这700余台相机中,百年和准百年的相机就有大约50余台,其中有一台138年前的世界鼻祖相机更是让世人瞩目!外观收音机大小的木箱子,却内藏乾坤。从相机的木质胶片上刻印的文字显示,该款相机生产于1883年5月15日,品牌名称为波士顿侦探木质相机。属于相机界名副其实的鼻祖。
而在金老师的收藏中,有两台相机可是金家的“传家宝”,这也是激起他相机收藏爱好的源泉。金老师戴上手套,向我们介绍了祖父留下的生产于1926年的德国蔡司相机以及大约1910年生产的美国布朗尼相机。而这两台相机为什么如此宝贵,正是因为它们俩都是祖父当年的革命伙伴。
金老师介绍,自己的祖父原是一位经营着流动照相馆的地下党员。祖父英勇就义后,这两台黑乎乎的相机就留给了家人。金老师还曾带着这两台相机登上了央视《家有传家宝》节目。在相机爱好者眼中,这两款相机都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相机,见证了祖父的革命情怀,而收藏相机,也成了金老师对祖父革命情怀的延续。与其同时代的还有眼前的以下两款迷你相机。
相信看过《潜伏》的朋友都还记得,打入军统内部的地下党员余则成,掏出火柴盒大小的照相机,拍下军统特务名单的画面,余则成手上的相机,正是这个传说中的日产“间谍相机”。
金老师说,这几台相机见证了中国抗战的历程,记录着国家发展的变化,其中一台相机上的“for China”就是最醒目的历史。“我之前就找人研究过,这写的是‘专为中国制造’,为研究中国进口相机也非常有价值。”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的科技也在快速发展,中国造,四川造,成都造的相机逐步问世。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造问鼎世界,而金老师也希望自己收藏的这一部相机历史,能真正的被世人看人,为世人所用。从小小的光学相机到数码相机再到航空相机,相机的发展史对于很多人是有重要意义的,“希望他们来看了以后会有所启发。希望有价值、有需要的人能够将这些好好的传承下去。”金老师发自肺腑地说道。
对于这些自己花了大半辈收集的相机,金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给它们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如今老两口都年事已高,早已力不从心,他希望能寻得有心人帮助,或者将这些老相机安放到成都的一些博物馆里举办长期的相机收藏展,让更多人在了解相机中,了解历史,了解文化,收获更多有意义的东西,众人齐力将这些文化的印记继续传承下去····
在有限的画框与空间内,相片由点及面,赋予故事无限性。它们正在你我之间任何一人身上上演,如涟漪般层层晕染,铸成时代的一面明镜。不同年代的相机也制造了一个新的入口,让众人思考与栖息。静静观看这些相片以及相机背后的故事,让故事中的人与你对话,让故事继续传承。
暂无相关投票
0人已读
编辑:肖瑛
责编:冯欢
校对:符芸芸
审核:冯欢
暂无相关评论
暂无推荐新闻
登录